修道院研習心得
從「制心一處」到「無住生心」 蔡師兄 102.9.22
師曰:「修道院是為所有奉獻的教練,長期修煉成長的課程,此亦是傳承返老還童功法的神髓所在。」而修道在面對外界批評時,心要煉成「止念、止息」的境域。修道的誠心感動上蒼,是本次參加研修的最大感受,其妙不可言,亦不可說。老師亦曾分享道藏之洞玄靈寶定觀經,顯示修道之進階有七,其智慧均極深厚,惟已提示學生修煉達成修道之願景與次第修證之法門。修成之心法在於大決心與發大願也。
茲就返老還童動氣功法第一式言,「制心一處,點頭運動,閉眼內觀,眉心輪對準心輪,上下點頭。」其極致乃「止息、止念」之初階。按密宗白教祖師甘波巴云︰「制心一處者,乃諸佛菩薩共經之途徑。」而諦洛巴祖師的六不︰「不想像、不思慮、不分別、不禪定、不回憶、不動念。」應用於「制心一處」,則其調心即調氣,調氣即調心,心氣合一也。
師曰:「佛法及道法,最後回歸到「道」的本身」人生如入迷霧中,讀經、行經,應有次第修行,先有為法到達上乘修法,修清淨心,所以修道是不可離開佛法。
佛經經文無論其長短,如《華嚴經》六十萬字,《法華經》七萬字,《金剛經》五千多字,都是契理契機的,亦即佛陀一生講學憑藉之心法準繩。
本次研修為《金剛經》以:「經典所在之處,則為有佛(化身佛)」,又云:「一切諸佛,皆從此經出(法身及道體)」,終能契入涅槃妙心,正法眼藏。「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」即重視發菩提心,講空性也,再者,本次修道院課程,老師特別重視學員深切理解分辨「法身佛」、「報身佛」、「化身佛」,爰以(1)法身佛:佛之法性身,本無生滅,無來無去。佛光永久佳世。因如來法身,乃清淨心。按以人有法身,乃從道而來,故云:道為法的化身,靈為如來法身的分身;(2)報身佛:圓滿報果,因緣而生。或以佛之成道,肉身成佛也;(3)化身佛:成佛後應化之身,乃因眾生機緣而為眾生說法。見眾生機緣與根器化身說法。
本次研修為《金剛經》以:「經典所在之處,則為有佛(化身佛)」,又云:「一切諸佛,皆從此經出(法身及道體)」,終能契入涅槃妙心,正法眼藏。「所謂佛法者,即非佛法。」即重視發菩提心,講空性也,再者,本次修道院課程,老師特別重視學員深切理解分辨「法身佛」、「報身佛」、「化身佛」,爰以(1)法身佛:佛之法性身,本無生滅,無來無去。佛光永久佳世。因如來法身,乃清淨心。按以人有法身,乃從道而來,故云:道為法的化身,靈為如來法身的分身;(2)報身佛:圓滿報果,因緣而生。或以佛之成道,肉身成佛也;(3)化身佛:成佛後應化之身,乃因眾生機緣而為眾生說法。見眾生機緣與根器化身說法。
老師更強調修心為特重要:如何控制俗世慾望,清靜身心,不可讓心過度跳動。也必須控制内心(調伏其心,時時多用心)以及外緣(隨緣而不攀緣)所引起。佛教徒靠著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無上智慧的指引,即能超越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最終到達涅槃寂靜的彼岸。「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」是教人遣欲入靜的修煉要領。應用《清靜經》能修心而達到常清靜。除了這些修心方法外,老師更講到「修善德行」之重要性,或謂「道高龍虎伏,德高神鬼欽」的道理,而清淨心才是提昇促進修道能量之不二法門。
在這個大千世界,都需要「降伏其心」,都需要「應無所住而其心」,都需要解決這個「心」的問題,因此為期覺行圓滿,當下修習佛法,即最需要聞、思(內觀)、修、證《金剛經》的智慧。其修行初階乃在先「掃三心」與「破四相」也。
《金剛經》云:「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」。其經文義旨為「掃三心」。就「過、現、未」之三心,乃此起彼伏,前後生滅,剎那遷流,變易不居也。而「破四相」:亦為《金剛經》要旨之一。「四相」者:「我相、人相、眾生相、壽者相」也。如以今世的「語彙」名之:「我相、人相」者,「自他彼此」。「眾生相」者:「萬有」也,「空間」界也。「壽者相」者:始終,先後,生滅之「時間」界也(原載民國49、12、1,覺世旬刊及懺願室文集)。爰以,《金剛經》中所偈「破四相」之義理,乃曉示吾人「析相見性,澈悟本來」之機,按「說法者,無法可說,是名說法」,亦云金剛經之合理相分第三十:「如來說一合相,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。」「須菩提!一合相者,即是不可說,但凡夫之人,貪著其事。」究其真實義乃世尊所見之相,與凡夫所見之相的境界是不同的。
綜之,此次得參加修道院研修,乃人生一大殊勝因緣,在老師導引聞思修證過程中,體悟《金剛經般若波蜜經》之真秘,其「般若」乃基於「緣起性空」一義而說;「緣起」則為就萬法之起現而言,「般若」觀之智慧而說;其基本精神在於「蕩相遣執」、「融通淘汰」。所以,修道是由「制心一處」經「降伏其心」,到「無住生心」,為轉識成智的過程,亦是在於順天行道,更是契應「知周乎萬物,而道濟天下」之境域也。
沒有留言:
不接受新意見。